学习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农业强国,心系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悟。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5年10月16日,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给种粮大户的回信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4年6月11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2025年10月15日,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讲话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愿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10月16日,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